<
y9h9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从摊煎饼开始当厨神 > 从摊煎饼开始当厨神 第192节
    两名妇人捂住嘴,瞧着乖巧懂事的还哥儿像是看到家里的孩子,围着他说了好些话。

    只是很快,众人没心思说话了。

    他们顺着香味,忍不住抬眸看向简雨晴所站着方向,一缕缕的香味从烤炉那涌至跟前。

    咕噜咕噜咕噜。

    明明刚刚吃了两样小食,等闻到这股独特的香味后五人的肚子又一次咕咕叫了起来。

    恰好简雨晴也教五人到炉子边来——梅干菜扣肉饼,做好了。

    简雨晴拿着大夹子,从火炉里取出个烤得边缘有些焦焦的大饼子,搁在盘里。

    饼子与市面上常见的蒸饼烤饼都不太一样,被被擀面杖擀得薄薄的,再贴在炉子内侧,在炭火的烘烤下面皮渐渐膨胀,表面还能看到被烤得熟透的肉粒、梅干菜、胡麻和香葱。

    烘烤后的香气迅速扩散,质朴的谷粮香味此时却是如此动人心魄,直让人忍不住咽了下津液。

    “你们分开尝一尝。”

    “好好好,那……我来分?”圆脸妇人是个胆子大的,看众人没意见便伸手捡起饼子。

    入手的瞬间,她睁大眼睛。

    经过烘烤的饼子入口有点坚硬,手上微微用力又能听到咔嚓的声响,偷偷与几人坦白它那定然会无比酥脆的口感。

    圆脸妇人小心翼翼地掰开饼子,每一次用力饼子都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落下数片碎渣,让人很担心饼子能不能完整的分开。

    还哥儿忍不住,伸手捡起一片落在盘里的碎片。他放进嘴里,登时被那酥脆的味道惊了一跳,面饼极薄极脆,带着烘烤后的香气,里面的梅干菜鲜香得很,小小尝上一口没让还哥儿满足,倒是让他更加想要吃了。

    恰好圆脸妇人也分得差不多,还哥儿忙拿起一块往嘴里送。且不说味道,光是糅合在一起的面香、肉香、菜香和胡麻葱花香闻着便让人心醉。

    再来说一说饼子的味道。

    比起那一小块,大块的饼子风味更足。

    面饼不是那种完全平整的,而是凹凸有致的,火炉不规则的炙烤给予饼子多种风味。

    因火力足而烤得酥脆焦香的,因火力不足而烤得蓬松绵软的,还有因里面肉丁肥厚而油润非常的……

    配合着不均匀分布的梅干菜和香葱,一个饼子愣是吃出人间百态,每一口都是惊喜。

    在场五人都是吃得恍恍惚惚。

    简雨晴也捡了个饼子吃,一边吃还在一边思考火力的问题。

    果然要专门销售烤饼的话,炉子还得重新制作一番,用大烤炉实在不太好控制火力。

    简雨晴思绪落下,又看向五人:“你们想一想,是想学哪一种。”

    五人刚刚从美味中回过神,又发现自己多了个奢侈的问题——如何选择!

    无论是哪个,他们都会欢欣鼓舞。

    偏生要他们自己选择,五人齐齐傻了眼。他们思量片刻也没能得出答案,不得不承认原来自己也是有选择困难症!

    之前没发现,那是因着没的选择!

    简雨晴见几人反应,也是忍不住笑,他仔细说了下三种小吃的区别:“……三者做法都不算难,要说上手的话脆皮年糕和铁板豆腐比较容易上手,基本学习一两天就可以出摊赚钱了。若是做梅干菜扣肉饼子的话,快的话三到五天,慢的话十天左右。”

    快有快的好处,同样也有坏处。

    就像是鸡蛋煎饼摊子早已遍布扬州城,不单单只有简雨晴教出来的那些学徒,做法简单的脆皮年糕和铁板豆腐,想来不用多少时间也会被人争相模仿。

    而做法和器材相对更复杂些的梅干菜扣肉饼子,因着调味、火力和手法等问题,也会慢些才被人模仿。

    简雨晴说了优缺点,便教几人自己琢磨。圆脸妇人是头一个下定决心的:“我织布刺绣都做得不好,在家里也只能做体力活种田,倒不如好好学门手艺……我想学梅干菜扣肉饼子。”

    圆脸妇人开了口,其余人也陆续说话。

    有个娘家就是开豆腐铺子的,选了铁板豆腐,还有两个选了脆皮年糕,最后只有还哥儿还想不好。

    还哥儿想了又想,最后咬了咬牙:“我选做梅干菜扣肉饼。”

    简雨晴见几人有了决断,便带他们去前头寻了尹博士与抄案房官吏,重新签订书契,并与几人说道:“我对外培训是收取五百文一人的,其中三百文由府学支出,剩余两百文你们出摊后在半年内付完即可。”

    “另外你们在扬州城有没有住处?”

    “要是有的话就每日午后到府学后门处,教杂役把你们领进来。”

    “我与阿兄住一起。”

    “我与我儿住一起,凑合凑合也行。”

    “我打算回娘家住,虽然远些但早起也能赶到城里来练习的。”

    “这……我还没租到房子。”圆脸妇人有点窘迫,与众人解释道:“我儿为了省钱,是借住在同窗家里的……”

    “他同窗也是一番好意。”

    “要我厚着脸皮住过去,这这这,这那成啊。”

    “那倒是。”听圆脸妇人这么一说,几人纷纷应是。除去圆脸妇人外还有个长脸妇人也没有住处:“我与娘子情况差不多,也不太好与孩子一起住。”

    “嗯,没有住处的话可以到我那边住个三五日,期间寻房屋也行。”简雨晴淡定颔首,与圆脸妇人说道。

    房屋收个友情价,三文钱一天。

    五人家里都打听过简家的培训费和扬州城里的租房费,自是清楚自己占了大便宜。

    他们纷纷签下书契,摁下手印,约好明日到府学来接受培训后四散离开,要去简府上暂住的圆脸妇人两个也跟着简雨晴几人回了府,与角落一处能单独进出的院子安顿下来。

    圆脸妇人和长脸妇人放了行李,忍不住在院子内外转悠了好几圈。她们没敢往简府中央去,只在四周看了圈,长脸妇人难掩兴奋:“瞧瞧这地,真真是漂亮。我才知道,原来简娘子是五品诰命呢!”

    “真真是厉害啊……”圆脸妇人四下瞧着,又与长脸妇人笑道:“往后你我的孩子有了出息,咱们也能住上这般的好房子。”

    两人同样有儿子做话题,凑在一起说话说得欢喜。

    好巧不巧,夏姐儿受不了灶房里的苦,趁着没人注意溜出来偷闲,恰好听到两名妇人的话语。

    第一百五十五章

    孩子有出息,考科举,功名?

    几个关键词登时吸引了夏姐儿的注意,她躲在树后,往两名妇人那瞅了两眼。

    两名妇人的面容甚是陌生,都是夏姐儿未曾见过的。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极为朴素,都是边角连花朵都没绣一朵的布衣衫裙,还没有夏姐儿身上的料子好呢。

    哪里的穷货,还想着考科举?

    夏姐儿眼底闪过缕轻视,一甩袖子便往回走。只是她没走两步,又听见两名妇人的对话。

    “常娘子,我有个提议,不如,不如到时候咱们租一块吧?”圆脸妇人脸上带笑,与长脸妇人常娘子提起这件事。

    她窘迫地搅着手指,没好意思看常娘子。圆脸妇人红着脸颊,鼓足勇气与常娘子说:“我想着这样咱们也能省点钱,好给大郎攒攒上长安城的路费。”

    圆脸妇人说到上长安城的费用,脸上闪过一缕轻愁。那可真真是一笔大数字,在孩子带回来府学里的提议以前,她为这事已经愁了许久,尤其想着村里人帮了自己不少,再问他们借钱也实在难以开口。

    有了这般的好机会,能多攒点是一点。

    就是不知道跟前的常娘子愿不愿意,他们非亲非故的,多少有些冲动了。只是圆脸妇人怕寻不到好机会,后头等大家找好了房子,也就没机会好说了。

    常娘子听圆脸妇人说罢,乐得喜出望外:“哎呀!其实我刚刚也有这个意思,就是不好意思说!”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愿意与吴娘子你一道合租。”常娘子满脸喜色,伸手挽着吴娘子的胳膊,笑吟吟道:“咱们也是有缘呐。”

    吴娘子闻言,心中大定:“可不是嘛?到时候两个孩子也能结伴往长安城去。”

    “就是不知道咱们生意会如何……”

    “肯定好卖的。”吴娘子忍不住打断常娘子的话,“且不说那糕饼,我早上入扬州城时特意在几个市场转悠了圈,见到两家挂着简家招牌的煎饼店,队伍都排得老长呢!”

    “嗬!我都没来得及去看看。”

    “还有那个李生的弟弟,你记得吧?就是那个小孩。”吴娘子又说其还哥儿,“我听我儿说起,李生之前代购吃食就赚得不少!”

    “竟是这样子啊……”

    “对吧?哎呀,都这个点了,咱们先回去?简娘子先头还说要请咱们过去说说话。”

    两名妇人就这个话题说着话,慢慢往来时的院落走去。

    等她们走远,夏姐儿兴奋地从树后钻了出来。她望着两名妇人离去的背影,心下兴奋不已——从两人对话里,夏姐儿确定她们的身份,竟是府学学子的家眷!

    夏姐儿有自知之明,她家就是个普通农户,官媒都是看中她姐姐跟晴姐儿的关系,才登门为其说亲。

    换做自己,能有周遭富户商户、官吏人家乃至县丞人家的儿子?能挑个读书人当郎君便是烧高香了。

    春姐儿对婚事没兴趣,夏姐儿却是有的,就像她进城也是为了给自己寻条好出路。

    而如今,好出路似乎近在眼前!

    还在屋里读书的,能和扬州府学的学子比吗?能在扬州府学读书的学子,再次的起码也能做个官吏!

    夏姐儿有心打听打听他们的情况,却是不知从何入手。

    她收回目光,往灶房去,一双眼睛往众人身上扫,琢磨着从谁那打听打听。

    灶房里最知事的当然是芳豆,不过夏姐儿却不愿寻她说话。那芳豆明明年纪也就与她姐姐差不多,却是日日绷着脸皮子,瞧着和三四十岁的大娘般。

    最重要的是夏姐儿有点怕芳豆。

    芳豆得了春姐儿的话,对夏姐儿管束严格得很,爱偷闲耍赖的夏姐儿没少吃苦头。

    偏偏她与春姐儿哭诉,没得春姐儿的安慰还被阿姐教训一通,说芳豆以往是跟在晴姐儿身边的,严格点也正常的,还教她不愿意好好做事就回家里去。

    以前夏姐儿就不愿回去,现在更是。

    要知道寒衣节那日,她跟着春姐儿回去祭祖,原本还想寻村里相熟的小娘子炫耀几句,却不曾想先被他们嘲讽了两句。

    而后夏姐儿才知道自己走后门的事早闹开来了,黄娘子、李婆子和卢婆子还因此被罚了钱,闹得自家在河头村里的脸面都丢了大半。

    夏姐儿羞得捂脸钻回了屋里,连晚上聚餐都没好意思出现。只是她爹娘非但没有安慰他,而且还教她要听春姐儿的话,如春姐儿般留在城里,好好做事,攒个前途,往后给自家争气。

    夏姐儿原本还想与爹娘抱怨几句阿姐不帮自己说话的事,这下也不敢说了,老老实实跟着春姐儿回了扬州城。

    现在,却是有这么个难题。

    夏姐儿既不想挨芳豆数落,也不想听阿姐念叨,她目光一转,落在另外几名仆妇厨婢身上。

    既然是住在府里,总要人送水送物件的吧?夏姐儿厚着脸皮,凑进去帮几名厨婢折起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