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9h9小说网 > >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 这个主持人太专业 第98节
    想要一个多月就达到人家这种水平,那自然得有足够创新度!

    不然,人家观众凭啥看你的节目?

    “这也没啥能讲的了啊。”张导抓着头发,看起来比较痛苦。

    赵总监也是眉头紧皱,“咱们完整的刘禹锡试过了,现在不完整的各种新人物叶老师也拿出来了,要是再想创新,就只能开完整版的新书了吧?”

    “开新书就算了,别为难叶哥了,再想想别的吧。”

    “还有啥啊?”

    “是啊,咱们能讲的都讲了。”

    “唉,可能咱们节目的潜力已经被咱们榨干了。”

    “其实第四也不错了,是咱们自己要求太高了。人家《故事会》的观众面多广啊?咱们单纯靠新奇吸引观众,能做到这地步,已经很厉害了。”

    “唉……”

    听着同事们的讨论,叶落有点不甘心。

    就这样了?

    就止步在这里了?

    真的没有创新的地方了?

    文艺频道的第四名!

    听起来确实已经不错了!

    但是,就差一点点,就差一点点就进前三了!

    就这样算了,叶落是真的不甘心!

    “其实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

    沉默了好一会的叶落,终于开口了。

    “什么想法?”众人看了过来。

    叶落轻声说道:“我想简略的讲讲关于书中大唐的构思,嗯,或者说是书中的一些设定吧。”

    张导一愣,惊愕的看着叶落,“你是说《叶氏大唐》这个系列的全部设定?”

    叶落点了点头。

    赵总监也追问道:“只有设定么?”

    “只有设定和人物,不讲这些人物的作品了。”叶落回答。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了。

    主要是,他们有点不太能理解叶落说的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只有设定和人物?

    还不说作品?

    《大唐诗豪传》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刘禹锡的那些作品么?

    如果不讲这些诗词文章,光说刘禹锡这个人,会有人看?

    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开口。

    叶落这个想法,有点超出他们的理解了。

    没有各种诗词文章的《文学会》,能行?

    众人沉默了好一会,才有人说道:“叶哥,在你刚过来的时候,唐主任就说过,这节目你做主。你说想讲这个,那就讲这个!”

    赵总监也点了点头,“确实,叶老师你既然有这个想法,那咱们就试试!”虽然他也不看好叶落这想法,但这节目能达到现在这高度,都是叶落一个人拉起来的,他要试试又能怎样呢?

    “对!”张导也抬起了头,“试试又不会怎样!万一成了呢?”

    “行!叶哥,你放心,咱们组全力配合你!”

    “草!干就完了!”

    ……

    如果是以前,叶落不会有这个想法,因为他了解的信息太少了。

    但现在不同了,虽然他抽到的都是记忆碎片,但胜在量多啊!

    这些人的记忆全都加起来,已经足以让他看见一个模糊的大唐文坛了!

    不试试,叶落是真的不甘心!

    这成绩不错了?

    进不了前三?

    我还真就不信了!

    第89章 以古人之名,扬今人之威

    《天下故事会》节目组的办公室里。

    有个文员从外边回来,笑哈哈的说道:“兄弟们,刚才我听说个乐子。”

    “什么乐子?”

    一听有乐子,大家就来精神了,伸长脖子听着。

    “我听录播室那边的哥们说,《文学会》那帮人还不死心呢,好像又整什么幺蛾子呢。”这文员摇头笑道:“真以为第四了就有机会超过咱们了啊?”

    “不是,他们还折腾呢?”

    “晕,怎么这么倔啊。”

    “就他们那点观众规模,能做到现在已经是极致了好不好?”

    《故事会》的主持人,更是呵呵一笑,“不用管他们,让他们折腾去吧,咱们就好好录自己的节目就行了。到时候收视率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差距的。”

    “对,田哥这话没毛病。”

    “算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这事对《故事会》节目组的人来说,还真只是一个乐子而已。

    《古典文学会》想超过他们,挤进前三?

    别看只差了一名,但收视率可是差了一大截呢!

    就凭叶落的一己之力,就想翻了天?

    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

    在他们看来,叶落这就是瞎折腾。

    ……

    录播室。

    观众席已经坐满了。

    台上,只有叶落一个人在讲。

    他看着镜头,说完开场之后,就缓缓地说道:“大唐的文人我已经说了很多,可能有些观众对这些人都有些混乱了。基于这种情况,咱们新人物系列就先说到这吧。”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的捋一下书中大唐文坛的脉络。”

    “对于书中的大唐,我设定的是和现实中差不多的,同样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初唐。”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期,政治清明、生活安定。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诸多意气风发的文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初唐四杰’。”

    叶落说到这的时候,现场的这些观众明显的议论了一下。

    初唐四杰!

    这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

    是哪四个?

    紧接着,叶落就公布了答案,“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初唐时期杰出的文人,可以说代表了整个初唐时文坛的风气。”

    叶落又挨个的介绍了一下,尤其是对王勃,叶落介绍的要比别人更加的详细一些,“王子安,六岁能文,年幼时便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十六岁时便及第科举……然而天妒英才,不幸早逝。”

    叶落只是介绍个人经历,以及文学成就,对于他们这些人所做的文章诗词,他是一概不提。

    “在初唐时期,除了这四杰之外,还有被誉为‘吴中四士’的四位大文人,分别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其中以贺知章、张若虚最为知名……张若虚更有‘孤篇压全唐’之称……”

    “‘诗骨’陈子昂……”

    仅仅是一个初唐时期,叶落就列举出了诸多重量级文人。

    尤其是“初唐四杰”、“吴中四士”、“诗骨”这样的称号一出,现场的观众们马上就来了兴趣。

    其实纵观华夏历史就会发现,华夏的文化中很喜欢整一些“四大”、“八大”之类的雅称,这也是华夏文明中独有的一种魅力。

    哪怕当今社会,人们也很喜欢这种别有魅力的文化符号。

    这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收集癖吧,还是刻在骨子里的那种。在听到这些并称称号的时候,大家总会下意识的去听完,忍不住的想去了解、对比。

    当然,像是“诗豪”、“诗骨”这种具有内涵的别称,也是大家喜欢分析琢磨的。

    哪怕仅仅只有一个称号,就足以让大家幻想出一本百万字的大作了。

    这就是称号的魅力!

    而当叶落开始介绍第二个时期,盛唐的时候,现场更是直接就议论开了。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光是这两个人的称号亮出来的时候,现场瞬间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

    诗仙?诗中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