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帮着她拆线股,一双葱白似的手把丝线绷得紧紧的,从上头绞下来一根,又拆成四股,再慢慢穿到针眼里:“早前看她那副样子,也没见把二姑娘放心上,多半是到了家庙里头后悔了。”
顾明月嗯一声:“她信里写了什么你知道么?”
这才是她的目的,她平日里头也找竹香做针线,偶尔闲聊些有的没的,或者是带几个丫头们的针线活去铺子里寄售,能帮她们挣点钱,顺带着换点儿消息。
竹香她们也是一清二楚的,左右都是无关紧要的人和消息,透露一些也无妨:“太太和吴妈妈聊那信的时候瞧着脸色不大好,估摸着是里头写了什么不好的话,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她是真不知道。
顾明月皱皱眉头,一般来说,太太屋里的大丫头基本都能知道点消息,除非是什么不好说出来的,安氏才会瞒着和吴妈妈商量。
她打听不出来,又坐着和竹香聊了会儿闲话,便回去找了姜云瑶:“常姨娘信里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应该还是关于二姑娘的亲事吧?”
姜云瑶也觉得是:“除了这个也不会有别的了,能叫母亲生气,肯定是提了要求。”
总不能是她心高气傲,要二姐姐嫁进高门吧?
那得受多少委屈。
不过这事儿也和她们没关系就是了。
顾明月瞅瞅姜云瑶的脸色,忽然问:“姑娘过两年也该说亲事了。”
她有些惆怅:“也不知道太太打算给姑娘说个什么样的人家。”
要不说府里头这些姑娘们一个个的脾气都怪,她之前在铺子里听闲话,人家都说外头的姑娘小姐们一旦提起亲事,脸红得和什么似的,那叫一个娇羞,偏偏府里头这几个姑娘提起亲事都像平常事一样。
前头二姑娘提起自己的亲事的时候脸色平淡,如今三姑娘听她问起亲事也和没事儿人一样。
“什么样的人家?”姜云瑶还真没想过,她都没意识到自己的年龄过两年要说亲事呢。
看姜云玫要定亲了也没想到自己头上,她早习惯了现代二十多岁还未必会结婚的情况了。
“什么人家无所谓。”姜云瑶很冷酷,“别那么多事儿就行。”
她没打算特立独行,该成亲的时候自然会成亲,倒是有一件事,她得和顾明月说一说:“我想把你的卖身契给消了,往后你就自己拿着身契。”
顾明月一怔,第一反应是惶恐:“姑娘不要我了?”
第82章
她在府里呆得好好的,姑娘怎么突然说要把她的身契放给她?
前儿那两个丫头被放出去的时候,为了名声好听,说的就是放出去了,带着身契各回各家。
姑娘如今猛不丁说要给她身契,她都吓坏了。
她哀哀地看着姜云瑶:“姑娘别不要我,我已经没地方可去了。”
她好怕姜云瑶不要她了。
从前还在河源村的时候,她也是有过这样担惊受怕的时候,那会儿旱灾已经有两年了,她听说邻村已经有好些女孩子被卖了,村里又常有些闲言碎语,说什么早晚会轮到她。
初听这些话,顾明月很害怕,她听人说被卖了的女孩子过得都很苦,有些人还会卖到窑子里去,打小就要吃皮肉之苦。
她不知道什么是窑子,但她能看得懂那些男人说起窑子时猥琐的表情,带着“你懂我意思”的那种微妙的“默契感”。
顾明月不喜欢他们,也就十分畏惧被卖身。
可等到自己被卖了以后,她又发现,自己被卖了以后的日子确实过得要比在河源村的时候舒坦一些,至少吃得饱穿的暖,不必担惊受怕,也不必费心去思考自己会不会因为没有带回来什么东西而挨打。
更何况,她很喜欢姑娘。
顾明月是真心实意不想离开姜云瑶的。
可姜云瑶却摇头了,说:“你不知道自由的好处,卖身契一辈子都会束缚住你,把你拘在这个府里,难道你愿意一辈子当丫头不成?”
顾明月脱口而出:“我愿意一辈子给姑娘当丫头!”
她的想法实在天真,但姜云瑶也没法去和她说清楚把她放出去比她现在呆在府里要好得多,只能说:“你照样还在我身边,只是我把卖身契先给你消了,你也更加自由一些,你不是还攒了银子?把卖身契消了以后,你就能拥有你自己的铺子了,你不是很喜欢做生意吗?”
她开了两间铺子,自己去看的次数寥寥,基本上等稳定下来就都是顾明月去看着了,这丫头不喜欢待在府里,就喜欢在外面呆着,有时候什么也不干,能在铺子的门口坐上一天。
顾明月对铺子里的客人们也如数家珍,谁来买过什么东西,她一下子就能记起来,之前开那个小食铺子的时候,也是如此,有些客人第二回 来,她都能记住他们喜欢什么口味的东西,亲切地问他们是不是还和上次的口味一样。
铺子里的客人们也很喜欢顾明月。
姜云瑶一直想着,或许顾明月该开一间自己的铺子,生意也会很好。
可顾明月拼命摇头:“我,我不行的!姑娘,我真不能开铺子,我什么也不会呀!”
唉,她怎么能开铺子呢?这两年她常在外头,也是知道如今市场上的行情的,光这两年倒闭的铺子就不止十家了,让她去开铺子?且不说她攒的银子够不够租金,便是买卖什么东西她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