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的父亲既然想着押宝,自然也不会在银钱上亏待了姜逢年,所以安氏的嫁妆很是丰厚,其中就有一间衣饰铺子。
铺子的生意只能说一般,中京城里开衣料铺子的人可不少,大家都在开,若是没有新奇时兴的布料或者特殊的宣传,生意也就那个样子,收支勉强持平罢了。
那还是三年前的行情了,这几年大旱,物资也紧俏,大户人家为了保持原来的繁花似锦,各处的花费都变多了,光购置吃食相关都抛费了不少银钱,开支增加了,庄子、田地里的收成却少了,手里头没几个余钱,连做衣裳的都变少了。
安氏的衣料铺子也就从勉强收支平衡变成纯亏钱了。
她还寻思这两年干旱情况好些了,若是衣料铺子还亏钱便叫他们换个营生做。
如今姜云瑶随口一提,她细想了想,这里头还有不少能做的事情,譬如这册子做出来了是不是可以借着开宴的机会送给各家夫人们看看?
用册子代替了实时看料子、试料子能减少不少时间,那些忙得团团转的世家夫人多半也是愿意节省一下时间看看这册子的。
而且还能减少布料的损耗。
她越想越觉得可行。
她兀自出神想着庄子铺子的事情,几个姑娘们面面相觑。
只有姜云瑶和没事人一样,还伸手去拉顾明月看料子,一边看,一边小声说话:“你傻呀,她们叫你试料子你试上两匹就找个借口出去不就是了,便是说我要醒了你得回去看看又怎么了?就这么傻站着试?我瞧你额头上都快热出汗了。”
顾明月啊了一声:“可她们是主子,主子叫我试,我还能不应吗?”
她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府里每个月给她发月钱呢,她既拿了钱,便该做好事情,照顾三姑娘是她的事情,太太她们临时叫她试衣裳料子也是她的事情,是她的事情,她就该做完。
再说了,那些衣裳料子精致得很,好些是她听都没听过的,更别说穿在身上试一试了,这活儿也不是什么难事,又不是叫她大冬天的洗衣裳,不过热一点罢了,她还能忍。
可三姑娘不这么觉得。
她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她的额头:“你呀!该偷懒就偷懒,不舒服就想办法让自己舒坦一点儿,你是府里买来的丫头没错,但你首先是你自己,懂不懂?”
顾明月不太懂。
什么叫她首先得是她自己?
第31章
但她问姜云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只能说:“总之,你要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姜云瑶知道这事儿或许对于顾明月来说有点困难,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地来。
不能急。
安氏终于把脑袋里的想法都给理清楚了,一抬眼发现大家都不敢开口讲话,连忙拍了拍脑袋:“瞧我,想得入了神了,好了,等回头我再叫绣庄把册子做出来,再送到你们那儿去挑吧,梅香,叫人把料子都收起来。”
别人或许看不出来,她倒是看出来了,姜云瑶应该是心疼顾明月。
她没说这不好。姑娘年纪还小,护着亲近的人实在很正常。中京城里好些人家教养家里女儿的时候只看中嫡女的心性,庶女便不管不顾,由着她们长些歪风邪气,为着一点儿蝇头小利斗得你死我活的,相当难看。
安氏不喜欢这样的。于她而言养个姑娘才费多少钱?该给的东西她都会给,怎么也不会亏待的。
她看重的是为人处事和心性,至少目前姜云瑶表现出来的性子不是那种气性儿小的人,这就够了。
梅香带着人进来捧了料子收拾,安氏自带着几个姑娘到东暖阁里休息说话。
屋里头人多,不可能每个姑娘的丫头都能进去,顾明月便在外头找了个事情做——看竹香绣花。
她是一点儿也不会绣花的。
但她还记得才进姜府的时候那个说自己会绣花的小姑娘,她便是有着一技傍身才被选进了太太屋里,比她们这些在底层努力的小丫头要过得好很多。
顾明月想学个什么手艺,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事情,好歹能傍身。
那小姑娘海棠也坐在竹香身边,见顾明月盯着手里的绣绷看得入神,便不动声色地将绷子朝她那边倾了倾。
顾明月没发觉,还问竹香:“这绣花难么?”
她是三姑娘院里的丫头,太太又一心对三姑娘好,底下的丫头们也是知道风向的,她问事儿,竹香也乐意回答。
她道:“若是手上功夫灵巧,倒也不算太难,若是天生手脚粗苯的,便是找多少名师教也学不会的。”
顾明月一听她说这个便心生惧意。
从前在家里的时候林阿奶便经常骂她笨手笨脚,连衣裳都洗不好,骂得时间久了,顾明月便也觉得自己笨手笨脚、什么事儿都做不好了。
结果竹香说:“这倒也不着急,等过了大哥儿的生辰,兴许太太就要给姑娘请女夫子了,到时候姑娘要学的东西多,琴棋书画、诗绣花茶,姑娘要学,你也要跟着学的。”
顾明月一听就傻了:“我也要学?”
竹香点头:“可不是么?就算学得没那么精通,好歹也要略懂一些,别去了外头连姑娘们在聊什么都听不明白,要是姑娘受了欺负,难道咱们也睁着眼睛看着么?”
她把手里的线咬断:“你瞧大姑娘身边的银珠,她是打小就跟着姑娘一块儿长大的,姑娘学的什么她也跟着学,如今倒也像模像样的了,瞧着很能唬人。”